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非常迅速的过程,每天每月都在变化,宝宝年龄越小,体格、智力还有心理的变化就越大。吃得好睡得好的宝宝也有一些容易被家长忽略的问题,需要通过医生慧眼去发现,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儿保医生会通过孩子的睡眠、喂养、饮食和疾病等相关的数据来评估孩子生长发育的情况,从而给予家长一份个体化的养育方案,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弯路。另外,孩子每个年龄段都有该年龄段特有的生长特性,我们要通过生长发育评估来看孩子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行为能力、社交能力等是否达到该年龄段的水平,以及各方面发育是否均衡,同时还会给到家长该年龄段的具体训练方案。所以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才能及时全面了解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营养状态,精神心理发展和潜在疾病等,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我国《母婴保健法》规定:0-1岁每年至少体检4次,1-3岁每年至少体检2次,4-7岁每年至少体检1次,又称4-2-1儿童系统保健。
“4-2-2-1”体检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0-6岁儿童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而0-6岁儿童健康服务是我国政府针对目前城乡儿童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常住儿童,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通过为儿童建立健康档案、面向家长开展儿童健康教育,借助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儿童养护人掌握卫生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并且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最终促使家长和儿童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
0-6 岁是儿童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通过定期对宝宝进行发育行为测评,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宝宝的发育水平,从而给宝宝创造良好的、有针对性的养育环境。
0-6岁儿童发育行为测评内容包括宝宝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能力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通过上述全方位的测评,家长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宝宝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情况,如宝宝的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匹配,是否存在发育落后等。同时,医生也会根据测评结果给出更有针对性的养育指导意见,让您的养育更科学,助力宝宝身心更健康!
给孩子做了全面的健康体检之后,医生和家长可以根据体检结果对孩子的疾病和致病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1)补种疫苗:
疫苗接种集中在婴幼儿时期,等孩子两三岁之后,大多数父母就忽视了这个方面,殊不知有些疫苗是需要注射加强针的。比如:通过检查,可以确定孩子体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是否下降,如果下降需及时补种。
(2)抓住关键期治疗孩子弱视:
一般来说,父母很难在生活中发现孩子弱视。孩子弱视的治疗必须在低龄时,如果错过治疗的关键期将无法挽回。
(3)脊柱侧弯早期可用非手术疗法:
脊柱侧弯是儿童常见病,如果发现早可采取非手术疗法,可减少孩子的痛苦。
(4)肥胖症:
妈妈们都知道孩子太胖了不好,可是孩子怎样才算超重,如何把孩子体重降下来,需要医生的指导。肥胖不仅影响人的体态,还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因此,预防肥胖症应从儿童期开始。
(5)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
通过心理、行为体检可以发现儿童的问题所在,进行早期干预。
儿童体检与成人体检的流程基本上差不多,一般来讲,首先与体检的医疗机构预约具体的体检时间,然后由儿童保健医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不同的身体素质为其选择不同的检查项目,一般的体检报告结果需要一周左右,家长拿到体检报告后再咨询儿童保健医生,儿童保健医生会根据体检的结果对儿童的健康发育进行指导评估。
体检前有哪些注意事项?
入园体检主要是了解孩子的近期生长发育情况,为幼儿园保健提供依据,也能及时发现贫血、视力异常、龋齿、营养不良、包茎、生长发育落后等问题。入园体检一般在入园前一个月内做,之前做的可能需要重新体检。一般来讲,体检的结果不会作为儿童是否可以入园的依据,但是对有严重心、肺、肾疾病和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孩子,会要求在治疗后能适合幼儿园活动时再入园。之前未完成计划免疫的孩子,也必须尽快补种疫苗。入园儿童体检的主要项目如下:生长发育监测;体格检查,包括五官、心肺、腹部、外生殖器的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结核菌素试验等。
体检结果显示没问题,并不能就此肯定孩子非常健康没有任何疾病。体检的项目是根据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特点以及儿童自身体质来决定的,它不是全身检查或者全面检查,没有哪个检查项目可以把身体的各个方面都检查到位,它只是针对各个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进行检查。
因此,定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儿童生长发育中及时地发现问题,才能让宝宝在发育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把不良影响尽量减少。